English

抢修吴忠董府迫在眉睫

1999-03-2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庄电一 我有话说

最近,记者慕名来到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境内的晚清名将董福祥旧居董府参观,举目所见让人心情沉重:由于董府几乎从未维修过,各种自然的和人为的破坏已使这座在我国西北地区独一无二的宫廷式木结构建筑伤痕累累、破旧不堪、岌岌可危了!只见梁柱油漆剥落、地基下沉、建筑陷裂、墙体塌裂、雕刻损毁……种种破坏已到十分严重的程度。

董府是慈禧太后赐银按尚书衔提督府格局营建的,建成至今已近百年,是宁夏最大的纪念性古建筑群,因董福祥曾官加太子少保,民间俗称“宫保府”。董福祥(1839—1908)生于宁夏固原,早年曾聚众起事反清,因兵败而降清,在平定西北边疆内乱中发迹,追随左宗棠收复新疆,屡立战功,戍守西部边陲十余载,被授予多种显赫头衔,在西北地区曾有很大影响和一定威望。甲午战争时奉调入京。在护卫慈禧西幸途中充任随扈大臣、节制满汉兵权。在京抗击列强十分勇猛,成为我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风云人物。后清廷迫于列强压力不得不将其革职遣归故里,慈禧念其忠勇赐银建府。

董府由主体建筑群、府墙、护府河等组成,占地4.75万多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占地1.1万平方米,共有三宫六院。主体建筑古朴典雅、错落有致,彩绘、雕刻艺术价值较高,碑、匾、题、画颇具匠心。整个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在明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现已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部门正准备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最近几十年来,对董府的各种破坏几乎没有停止过。自1949年以来,它先后被6个单位占用,先是工人疗养院,后又变成农技学校、地区卫校、部队医院。直到1989年才交到文物管理部门。这些占用单位只管使用,不管维护,董府内至今随处可见占用单位使用的痕迹和他们擅自改建或增添的建筑,一些自觉不自觉的破坏是十分明显的。原有一块面积很大的砖雕,竟被人改作黑板。

相对于人为破坏,各种自然的破坏尤其严重。记者前来参观时,只见董府高墙耸立,大门紧锁。文管部门雇用的管理人员李根禄开门带记者进府介绍了各种破坏情况。由于董府三面都是水田,水田地势又不断升高,而董府原来的外寨和护府河已荡然无存,导致董府地基严重下沉,只见一根柱础已下沉二三十厘米,原来高出地面许多的础石已深入到地面之下了,而柱上支撑横梁和砖石也随之变形。

董府的抢修刻不容缓!记者为此到宁夏文物局采访。宁夏文物局局长雷润泽告诉记者:宁夏文物局已有抢修董府的计划,为此还专门打过报告。雷润泽认为:董府建筑在我国西北地区是独一无二的,维修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董福祥本人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维修董府,对当代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将有重要作用。然而,维修董府开支较大,而宁夏由于经济困难又无力解决。他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补贴一点、自治区政府划拨一点、当地自筹一点,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来解决维修经费问题。

据悉,董府全面维修后将对游人全面开放,并将辟为宁夏民族民俗博物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